911制品厂麻花

大中小学生共上一堂“大思政课”:在清明追思中传承科学与人文精神

作者:梁栋 陶心雨 杨晓婧编辑:梁栋发布:2025-04-04点击量:


清明时节,松柏含翠。4月3日下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华科附中、附小共同开展“清明追思·人文传承”思政实践课——杨叔子院士祭扫活动。从博士生代表到小学生代表等60余人共同缅怀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杨叔子院士,在追思中感悟院士精神,在缅怀中见证教育传承。杨院士家属李小平,附小校长李晓艳,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绍浩、史铁林教授和大中小学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杨叔子班徐文韬主持。

1E9BE


追思与传承

活动在庄重的默哀仪式中拉开序幕。学校首届“杨叔子班”学生代表、911制品厂麻花22级本科生田津瑜站在台阶上,向不同学段的学弟学妹讲述杨叔子院士的生平:从放弃海外优厚待遇回国投身教育,到攻克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国际难题;从推动理工科学生背诵《论语》、实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到30年前提出智能制造的远见卓识。中小学生仰头聆听“院士爷爷”的爱国故事,大学生低头默念“育人非制器”的教育箴言。

2C862

在追思环节,华科附小、附中学生代表用改编诗词表达缅怀。同学们手捧诗稿轻声朗诵:“今天,喻园的风为何有些凄凉?校园的树为何如此悲伤?是因为与我们同行的您,头也不回去了远方……”诗句中,中小学生以“院士爷爷”的称呼回忆杨叔子对校园的贡献,以“幼而学,壮而行;为民富,为国强”的诗句表达对院士的深切缅怀。

2EFAF


科学与人文交融

史铁林教授从叁个方面分享了杨院士的精神与贡献,以此表达对他的缅怀与敬意。第一是以家国情怀深耕教育热土,先生将对国家的赤诚融入对基础教育的托举,他常年指导支持华科附中、附小师生开设“院士科普课”,用“大先生”的温情守护“小树苗”的成长。第二是深耕科研报国,主导曲轴加工、高精度丝杠制造等国家急需项目,更在20世纪80年代末率先提出智能制造理念,超前布局学科前沿。第叁是弘扬人文精神,他将人文精神贯穿于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强调“育人而非制器”的理念,这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家国情怀是根、科学精神是叶、人文底蕴是魂,这是杨叔子院士留给教育事业的常青树。

1DCCE

最后的瞻仰环节,师生们向杨叔子院士敬献花篮,每名同学都手持白菊,将写满寄语的卡片,轻放在杨叔子院士的纪念像前。卡片上既有对院士的追思,也有学生们立志学习、报效国家的承诺。机械2022级博士生、杨叔子班班长徐文韬的卡片上写着:“珠玉在前,瓦石更需自砺”。五年级朱沛灵的卡片上,画着齿轮与诗句交织的图案,上面写着:“敬爱的院士爷爷们,我们会接好科学报国的接力棒。”



杨叔子院士毕生践行“科学为骨、人文为魂”的信念,为新时代学子树起精神坐标。这堂“大思政课”,让小学生听院士故事、中学生悟科研精神、大学生践教育理念,体现了思政教育的阶梯性。学院将继续以“杨叔子班”为平台,推动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引导青年在传承中担当使命。

此次活动还一同缅怀了华科大原校长朱九思、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


(摄影:陶心雨 杨晓婧 叶茂祥)


Copyright ? 911制品厂麻花 版权所有本网站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