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摆教育思想大讨论闭911制品厂麻花思想荟萃

作者:编辑:发布:2016-04-07点击量:

杨叔子:尊师重教 求贤扶青


大家知道,学校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在朱九思90岁时,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继承历史财富,不断丰富发展》,现在重新看这篇文章,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现在我们还是要不断继承发展朱九思留下来的历史财富。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培育人才,《学记》中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这个“学”就是教育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要想感化和教化民众,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行。中国自古就有“人不教,不知义”的说法,因此说,教育是最根本的。


第一,我们要多读一读《师说》。文中将教育归结为授业、传道、解惑。授业是传授知识,解惑是发展思维,传道是提高素质,我们要知道知识、思维、素质这叁个层次。要办好教育,就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最根本的事是学科建设、科研和教学。


第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学校里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就是一切。一切都要服务于前线,就是说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和教师。是否能做好这一点,取决于干部,干部就是要服好务。服好了务,才能领导,领导就在领导之中。朱九思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知道干部、教师的重要性。在文革结束前后,他大量引进教师。他非常关心教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爱人是从北京调来的,那时正在办新专业703原子能专业,我爱人是学这个专业的,朱九思就下决心要调她过来,后来的确把我爱人调过来了。另外,当时华工是由很多学校的部分专业合并组建的,所以朱九思非常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他强调延安传统,要求凡是合并的单位,单位的负责人一定有进入校一级领导的。


第叁,礼贤下士,服务到家。朱九思的确对教师礼贤下士,服务到家。他高度重视教师,特别是学术造诣高的教师。大家都知道引力中心一开始是为了引进陈应天而建的。陈应天在英国的一个实验室搞引力,朱九思调来陈应天,为他专门建设了引力中心。当然,现在引力中心的工作和陈应天没有关系,是罗俊的创造性工作。文革时,教师的创造性被压抑,但他们到了华工就感觉心情舒畅,朱九思会帮他们把问题都考虑妥当。


第四,生活关心,条件照顾。朱九思对教师在生活上很关心,那时候他给教师打包票,保证教师下班时脚上没有泥。老华工人知道,要做到这个没有那么容易。那时候都是泥巴路,学校就修了一条水泥路,在那条路走,绝对没有泥巴。朱九思如此细致地关心大家,大家在工作上就更加努力。


朱九思深知办学要靠教师,美化要靠树木。我记得我从美国回来后,朱九思找我谈话。谈话途中,有一位部门负责人进来,朱九思就对他说:“房子是制造污染的,树木是净化环境的。今天,我看到一位工人用一块水泥板压倒了一棵树苗,赶快扶好。”


以上我说的这几点,希望学校都能坚持。现在学校很多行政领导都是教师,是对以前事业的继承,我希望学校未来之路更加宽广。


(作者系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培根:继承九思精神文化传统


在我走上行政岗位之后,注意到一个现象:我接触到很多人,教职工也好,校友也好,包括社会上教育界的一些人士,大家谈起我校,必言朱九思。而且几乎是众口一词,就是讲朱九思怎么了不起,对以前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的巨大贡献。


对于朱九思对学校和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我想,时间的验证,加广大教职工、校友及社会人士的肯定,就是丈量的最好工具。那么多人在经过那么长时间后对他的记忆和高度评价已经说明了一切。时间就是对朱九思业绩的赞叹,时间就是对朱九思声誉的沉淀。


我真的觉得他实在是学校太宝贵的一个财富。我提一个建议,是不是应该从更深的层次上,去研究朱九思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价值。


我觉得朱九思给我们留下了精神价值,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独立精神。中国很显着的一个特色是大一统,朱九思却表现出一种独立精神。对于上面的规定、指示等,不跟也不行,但他是保持距离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一所大学没有一点独立精神,这所学校不可能发展很快;有一定的独立精神,这所学校才可能兴旺起来。这一点咱们华中科技大学是要很好地传承的。当然,这一点也很难拿捏。第二个,是朱九思的自由精神,他讲大学的生命在于学术自由、追求真理。在教育上,他反对把学生抱着走,实际上这和我们讲的“让学生自由发展”是有相通之处的。尤其是到后来,他对自由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他留下的精神价值还表现在对人的关注,对人的意义的重视。对教师的重视,我也是有亲身经历的。我1981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刚留校时还没来得及考虑太太工作调动的事情(因为那时她不在武汉)。结果系里送来一张表,我一看,是要填配偶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学校在考虑解决分居问题,我自己还没有提出来啊!由此可见,朱九思对人的关注不是一般的领导所能做到的,尤其是在那个时期。这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很好的传统。


我们还要进一步凝练朱九思为学校带来的文化价值。一所学校没有好的文化,也是不可能办成一流大学的。那么文化价值在什么地方?讲到学科,他强调文理交融。那个时候的华工是一所工科学校,朱九思冲破教育部的阻力,在华工办文科。今后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科文化还要进一步强调文理交叉交融。


我们也要传承那时的科研文化。其实这些年,我们已经在传承朱九思那个时候在科研方面的一些做法。只是我们需要从心里明白,要有意识地从更深层次、更长久地形成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文化。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叫有组织创新。朱九思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提法,但他的做法就是有组织创新,如对于激光研究的组织即是如此。


另外在工作方面,他提出的“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更应该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精神风貌,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文化。当然我也听到部分教授不认同这个提法,怎么竞争呢?应该是协同嘛!我觉得不要把这个对立起来,协同和竞争一点都不矛盾。就像我们在田径赛场上的赛跑,那不就是竞争吗?竞争不是要使别人的坏,所以我也多次提出过让“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能永久地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精神风貌。


朱九思到底给我们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是什么,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正澄:传承和发扬先生建立的精神和文化


我是真正的华中工学院第一届学生。后来作为教师,我与朱九思的接触比较多一点。今天纪念朱九思诞辰100周年,我很有感触。对他的感情驱使我作这个发言。我的发言包含两点。


第一点,要学习朱九思的为人。我所接触的朱九思一身正气,我举一个例子:文革时,“造反派”准备解放朱九思的时候,要他上台做个检讨。他不做检讨,他一直不承认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羊城晚报》有专门文章)。他说:这件事我到现在也没想通,因为到了顶峰就不可能再发展了,尽管大家可能说我是错的,我仍然是这样想的。朱九思很坦白。假如他的为人不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完全可以不提这件事。但他专门把这件事提出来,我当时作为青年教师,深深感到朱九思不容易。


还有一件事,当时为迎接国庆节献礼,我们机械系加班加点地搞一种大驱动汽车车轮。朱九思虽已解放,但还是个边缘领导。他就跑到实验室来,看到我还在那里干,说:“你们都回去吧。你们还没吃够苦吗,你们能做出来吗,做出来有用吗?”大家都不好违背他的意见,悄悄地走了。走了一圈又回来了,因为不加班不行,工宣队要求加班也要把产物做出来。谁知道12点多,朱九思又来了。他说:“你们怎么还不回去,你们怎么一点都不实事求是。你们都回去,就说是朱九思说的。”这样,我们才都回去。即使在那样极端的情况下,他依然支持学生。


以上是我亲身经历的两个例子,朱九思的党性、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正确对待工作的态度,我深受感动,我们大家要学习他,学习他的为人。


第叁个例子,华中工学院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4所大学的机械系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热能动力部分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朱九思非常强调团结和合作。在911制品厂麻花,有南昌大学、华南工学院的学生,像路亚衡老师原是武汉大学的,陈日曜老师原是广西大学的,老一代的教师都来自不同的学校,朱九思非常强调团结这件事,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因此,机械系从历史来讲,有一个团结的好作风,是受崔崑等老一代来自五湖四海的老教师的影响。团结,对于一个新学校,对于一个合并的学校,是何等重要!


第四个事情,朱九思把学校的荣誉看得非常高。我是华中工学院篮球队第一任队长,1954年我们得了湖北省的冠军。得了冠军以后,朱九思找到我,问:“你是段正澄吧,你的数学成绩怎么样?”我说马马虎虎吧。朱九思讲:“马马虎虎可不行。我们华中工学院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不是培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之后,朱九思要我负责把篮球队员每学期的期末成绩统计出来,再交给他。我想这日子可不好过,还有3年才毕业呢,我自己负责统计成绩首先自己的成绩不能差。自己是队长,要是成绩不好,那该多难为情呢。因为篮球训练而耽误的课程,我都得及时赶上,宿舍里熄了灯,我就带上小板凳、小马甲,去有灯的地方看书,有时学习到凌晨一两点。


1958年,朱九思找到我,说:段正澄,你当女子篮球队的教练。每一场重要的球赛,他都来看。有一次,我们和武汉市大学生联合篮球队举行比赛,地点就在同济医学院对面武汉体育馆。朱九思去了,他怕输。当时我脚扭伤了。他叫团委书记找我,告诉我,“朱九思说了不能输哦”。对于学校的荣誉,他看得比什么都重。


在一次小范围的会议上,大概40余人参加,他首次提出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在那次会议上,他讲了整整4个小时,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讲到12点。他讲得非常多的是科研为什么要走在教学的前面,他认为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是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水平的最重要的手段。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自己所做的科研内容,及其与书本间的关系。既结合了实际,又可以提出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朱九思跟我谈得最多的是团队的建设,有一个好的科研项目,为国家服务,就需要一个团队去执行。团队建设好了,才能承接大课题。所以,911制品厂麻花有一个“打群架”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团队精神。


朱九思领导学校30余年,我们纪念朱九思,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发扬他所建立的精神与文化。在此,我传达一个很多校友的意愿:给朱九思在校园里合适的地方建立一座雕塑像。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亮:进一步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在看到学校科研工作2015年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我也能感受到今后所面对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都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当前,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的改革带来了很多变化,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成立了由校领导组成的部际小组,提出以科研为龙头统筹各种创新资源,充分调动包括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在内的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我觉得或者还可以从以下措施进一步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比如说,国际合作项目免提管理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给团队至少70%,纵向科研项目50%的间接费给团队,制定适合于国防科研人员的职称评聘标准,对于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团队个人职称评聘 、研究生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自主权。


(作者系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911制品厂麻花教授)


学校专题网页:

Copyright ? 911制品厂麻花 版权所有本网站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